进入四月以来,我国几乎每天都有新增本土病例,最多的一天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达到12例,如何看待这些散发的本土病例?近期哈尔滨出现的“一传多”的本土病例暴露出什么问题?五一假期到了,我们能出去玩吗?《新闻1+1》连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为大家解答疑惑。
一、不断有散发本土病例,如何看待?
吴尊友表示,近期散发的本土病例大多出现在黑龙江和广东两个地方,绝大多数和境外输入有关,而且这些病例大多数是在隔离观察期间发生的。虽然也有个别例外,比如前几天北京报告的聚集性病例就是一种极端的情况,这类零星的病例好在能够及时发现,没有出现更大范围的扩散。目前,我们每天都在观察这些病例,分析它发生的场所和原因,一旦发现有漏洞尽快把短板补齐。
从我们目前的防控策略来看,能够基本控制住疫情。一方面我们减少了跨境航班,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空港和落地关口的检测和防控力度,力争做到有症状及时发现,堵住从境外输入渠道。
二、近期哈尔滨出现1传超过70人的情况,暴露出什么漏洞?
吴尊友表示,近期哈尔滨出现了1传超过70的情况,这在提示我们:一方面新冠病毒很诡异,防控确实有难度;另一方面,我们在防控当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当病人就诊的时候,我们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没能及时处置,说明我们的防控还存在着薄弱环节。而主要的薄弱环节就在于部分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够强,对防控措施落实还不到位。
三、如何看待北京朝阳区为高风险区?要特别注意什么?
吴尊友表示,高风险地区的分级标准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且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按此标准,4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确诊的一例境外输入性病例造成其家庭三人确诊为关联性病例,成为一起聚集性疫情,因此朝阳区疫情风险级别定为高风险地区。
朝阳区达到了高风险区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更多是对管理者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的,特别是医务人员和防控人员,要加强防控措施的落实。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虽然是在高风险区,但是接触到病人、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但同时对我们是一个提醒。
来源| 新闻联播
编辑| 王珈 陈文美
责编| 唐圆圆
责编:王珈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